欢迎您访问上海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主页 > 串讲笔记 >

2018年自学考试《犯罪学(二)》模拟试题【9-10】

2018-06-01 16:04来源:上海自考网
【第九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广义犯罪学与狭义犯罪学的区别实质上是两者的( )   
A.时代背景不同   B.研究方法不同   C.研究范围不同   D.研究立场不同   

2.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 )   
A.社会结构   B.犯罪现象   C.社会规律   D.越轨行为   

3.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被称为( )   
A.犯罪率   B.犯罪现象   C.犯罪行为   D.犯罪明数   

4.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 )   
A.发展经济   B.制定法律   C.改善教育   D.奖励美德   

5.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   
A.犯罪的社会预防   B.犯罪的心理预防   C.犯罪的个体预防   D.犯罪的法律预防   

6.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的作者是( )   
A.贝卡利亚   B.托皮纳尔   C.龙勃罗梭   D.加罗法洛   

7.在现代犯罪学中,犯罪原因论的主流观点是( )   
A.单因素论   B.综合原因论   C.混合因素论   D.冲突论   

8.边沁学说的核心是( )   
A.“幸福计算”理论   B.性善论   C.社会解组论   D.刑罚个别化理论   

9.在关于犯罪因素数量的变化规律方面,菲利提出了著名的( )   
A.犯罪饱和法则   B.犯罪三原因论   C.“自然犯罪”的概念   D.社会防卫论   

10.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克利福德·R·肖和亨利·D·麦凯创立了( )   
A.犯罪经济学   B.犯罪遗传学   C.犯罪心理学   D.犯罪生态学   

11.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显著特征是( )   
A.外显性   B.客观性   C.综合性   D.主观性   

12.犯罪研究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是( )   
A.访谈法   B.比较法   C.统计法   D.相关分析法   

13.在研究总体中,每隔相等的若干单位,抽取一个样本的犯罪学抽样方法是( )   
A.分段抽样   B.整群抽样   C.等距抽样   D.分层抽样   

14.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已经发生的犯罪数是( )   
A.发案数   B.相对暗数   C.恒比数   D.绝对暗数   

15.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 )   
A.正在提高   B.正在降低   C.没有变化   D.变化不定   

16.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 )   
A.脑组织损伤说   B.自由意志论   C.模仿论   D.精神分析理论   

17.犯罪条件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是( )   
A.必然的   B.必要的   C.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D.非必要的,而是必然的   

18.19世纪30年代,比利时统计学家科特勒和法国统计官员盖里在进行社会道德统计中提出了( )   
A.社会控制论   B.社会环境论   C.文化冲突论   D.亚文化理论   

19.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 )   
A.社会形态   B.宏观社会制度   C.中观社会制度   D.微观社会制度   

20.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 )   
A.纽带作用   B.辅助作用   C.基础作用   D.核心作用   

21.不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纯粹是由于偶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致被害的人是( )   
A.状态性被害人   B.流动型被害人   C.机会性被害人   D.疏忽型被害人   

22.当前我国被害人的年龄段集中在( )   
A.18周岁以下   B.18~35周岁   C.36~55周岁   D.55周岁以上   

23.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 )   
A.被害的可猎性   B.被害的诱发性   C.被害的易感性   D.被害的受容性   

24.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 )   
A.被害数量   B.被害率   C.被害死伤率   D.被害死亡率   

25.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 )   
A.指数修匀法   B.时序预测法   C.特尔菲法   D.对比类推法   

26.将犯罪预测划分为犯罪主体预测、犯罪对象预测、犯罪形式预测、犯罪手段预测、犯罪结构预测、犯罪率预测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 )   
A.犯罪预测的内容   B.犯罪预测的时间   C.犯罪预测的条件   D.犯罪预测的空间   

27.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劝犯罪实施的犯罪预防是( )   
A.条件预防   B.人防   C.物防   D.技防   

28.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 )   
A.惩戒性预防   B.控制性预防   C.保护性预防   D.堵塞性预防   

29.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中,属于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是( )   
A.教育   B.防范   C.打击   D.改造   

30.在犯罪防控系统中,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 )   
A.抑制犯罪动机   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   C.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   D.预防重新犯罪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犯罪学的学科作用主要有( )   
A.认识犯罪   B.打击犯罪   C.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刑事法律提供依据   D.为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E.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   

32.犯罪学采用的社会调查的具体方式主要有( )   
A.统计法   B.心理分析法   C.访谈法   D.问卷法   E.文献法   

33.当代中国犯罪现象的特征有( )   
A.经济领域犯罪严重   B.流动人口犯罪突出   C.群体性犯罪增多   D.职业犯罪比重增加   E.犯罪类型和手段的地区差异缩小   

34.下列有关犯罪人的表述中,合理的有( )   
A.犯罪人是犯罪现象构成的核心   
B.犯罪人是犯罪行为的载体   
C.犯罪人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   
D.犯罪人包括不被刑法规范为实施刑罚的未成年犯罪人   
E.犯罪人包括无刑事责任能力,但实施了符合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人   

35.犯罪行为运作机制的动作方式具有( )   
A.间断性   B.连续性   C.不规则性   D.律动性   E.向度性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比较分析法   
37.犯罪后果   
38.犯罪的起伏律   
39.人格障碍   
40.职业型被害人   
41.因果分析预测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简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43.简述刑罚个别化原则。   
44.简述经济发展与犯罪增长的关系。   
45.简述“三抓三促”防控工作的要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分,第47小题12分,共22分)   
46.试论述私有经济对犯罪的消极作用。   
47.试论述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第十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狭义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识别犯罪人   B.惩罚犯罪人   C.揭示犯罪发生的原因   D.抓捕犯罪人   

2.认识到犯罪原因不是单一的,并提出三原因说的犯罪学学者是   
A.龙勃罗梭   B.菲利   C.贝卡利亚   D.边沁   

3.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犯罪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或者说主要方法是   
A.人类学研究方法   B.生物学研究方法   C.社会学研究方法   D.心理学研究方法   

4.贝卡利亚的犯罪学思想和刑罚理论不包括   
A.“自由意志”说   B.行为中心论   C.罪刑法定   D.罪刑相适应   

5.“炎热的月份或炎热的国家以暴力犯罪居多;寒冷的月份或寒冷的国家以财产犯罪居多”。下列选项中谁提出的理论最能支持以上论述   
A.边沁   B.达尔文   C.李斯特   D.龙勃罗梭   

6.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们多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A.社会性的因素   B.家庭因素   C.人性中的“贪”和“利”   D.自然地理因素   

7.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分类法、事实归纳法属于典型的   
A.定量研究方法   B.定性研究方法   C.描述性研究方法   D.探索性研究方法   

8.纵向研究法的一种主要研究形式是   
A.同期群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   D.逻辑推理法   

9.犯罪学研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   
A.定量研究法   B.定性研究法   C.同期群研究法   D.二次分析法   

10.一些行为,如无刑事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人实施的严重危害行为,具有实质的社会危害性,却被排斥在法定犯罪行为之外,这种行为被称为   
A.待刑罚化犯罪行为   B.准犯罪行为   C.待犯罪化行为   D.除犯罪化行为   

11.在犯罪学中,包括安乐死、卖淫、吸食毒品、赌博等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类型中的   
A.暴力犯罪   B.财产犯罪   C.无被害人犯罪   D.经济犯罪   

12.基于未成年犯罪人身心尚未成熟,易受外界影响的特点,我国对未成年犯罪人一贯坚持的方针是   
A.非犯罪化   B.严惩   C.挽救   D.教育   

13.作为最基本的犯罪事实,反映了其所产生的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治安状况的是   
A.犯罪状况   B.犯罪特点   C.犯罪规律   D.犯罪形态   

14.马克思曾经指出,“剥削阶级的法律本身不仅能惩罚犯罪,而且也能捏造罪行。”这句话表明犯罪现象具有   
A.社会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文化性   

15.在犯罪数量当中,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是   
A.明数   B.暗数   C.案发数   D.报案数   

16.犯罪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   
A.门德尔松   B.李斯特   C.龙勃罗梭   D.菲利   

17.将犯罪学的研究重点由犯罪行为的法律内容转移至犯罪人的学者是   
A.菲利   B.享悌   C.费尔巴哈   D.龙勃罗梭   

18.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损失的主要衡量标准是   
A.直接物质损失   B.间接物质损失   C.身体损害   D.精神损害   

19.被害人被害后,在诉讼过程中所受的损害以及受到的其他社会组织、他人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被称为   
A.共同被害   B.再次被害   C.重复被害   D.多次被害   

20.据调查,儿童时期受虐 待的女性在成人后被逮捕的可能性更大;在被 虐 待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成人后有虐 待自己孩子的倾向。这种被害人与犯罪人角色转换形式是   
A.双重角色型   B.认同型   C.暴力循环型   D.报复型   

21.早期古典犯罪学理论与近代新古典犯罪学理论相比较,其更加强调的犯罪原因为   
A.体质因素   B.遗传因素   C.理性人的自由意志   D.相对的自由意志   

22.现代古典犯罪学派的核心理论是   
A.威慑理论   B.隔离主义   C.特殊威吓主义   D.刑罚个别化理论   

23.以下不属于受迪尔凯姆失范理论影响而产生的理论是   
A.犯罪生态学理论   B.紧张理论   C.控制理论   D.挫折——攻击理论   

24.青少年犯罪人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在一种可能使他们学习犯罪并将其作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的环境长大成人,因而犯罪是一种通过模仿他人的习得的行为。最能与以上论断契合的理论是   A.遏制理论   B.社会控制理论   C.模仿理论   D.差别交往理论   

25.刑事惩罚对策是以国家刑罚权为中心展开的,其核心是   
A.设定合理的刑罚目的,发挥刑罚的功能   
B.消除和削弱形成人的消极个性的引起犯罪的原因、条件和因素   
C.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正,从而预防犯罪   
D.制止、预防犯罪,防卫社会   

26.美国刑事政策以预防犯罪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在定罪上采取   
A.结果本位主义   B.行为本位主义   C.危险本位主义   D.举动本位主义   

27.保安处分的适用基础是   
A.人身危险性   B.犯罪可能性   C.结果严重性   D.改造可能性   

28.我党政法工作的一贯方针是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C.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D.宽严相济   

29.在我国监狱制度中出现了矫正的最初萌芽的朝代是   
A.西周   B.汉朝   C.南北朝   D.明朝   

30.19世纪晚期后,占主导地位的刑罚目的观是   
A.威慑犯罪   B.打击犯罪   C.教育犯人   D.矫正犯人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无被害人犯罪   
32.犯罪的暗数   
33.保安处分   
34.罪犯矫正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5.简述贯彻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36.简述犯罪现象的历史性。   
37.简述犯罪矫正人道化的主旨及主要体现。   
38.简述日本犯罪预防的成功经验。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分)   
39.(本题10分)结合实际试论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   
40.(本题13分)试论当代古典犯罪学理论及其对策主张。   

五、材料分析题(15分)   
41. 2011年5月,刚刚离婚的广州某高校教师王某在某网站上结识了杨某。杨某自称是一名现役军官,北京人,正想寻找一位情投意合的女子成家。两人一拍即合,随后通过QQ进行裸聊。在裸聊过程中,杨某截取了毫无防备的王某的裸 体照片数张。得手后,他原形毕露,将王某的裸照发到她手机上,声称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就要将照片发给王某的亲戚、同事和学生。王某得知后非常恐惧,为防止照片外泄,她先后数次转账给杨某人民币5万余元。见王某软弱可欺,杨某更加变本加厉地要求与她发生性关系。无奈之下,王某只好乘飞机来到杨某所在地西安,在杨某威逼下与他发生多次性关系。事后,杨某非但没有按约定删除王某的裸照,反而继续向她勒索钱财。王某这才醒悟过来,于是报警。   
根据上述案情,试用个人被害因素理论分析被害人王某的被害性。


更多自学考试串讲笔记,请进入上海自考网

2018年自学考试《犯罪学(二)》模拟试题【1-3】

2018年自学考试《犯罪学(二)》模拟试题【4-5】
 
2018年自学考试《犯罪学(二)》模拟试题【6-8】
 

 

 

 

 

上一篇:2018年自学考试《犯罪学(二)》模拟试题【6-8】

下一篇: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练习:无产阶级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