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上海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主页 > 串讲笔记 >

自考《内科护理学二》基础试题(7)

2018-12-13 10:58来源:上海自考网

以下是关于2019年4月上海自考护理学专业 101101(专升本)的考试课程《内科护理学二》的复习笔记,由上海自考网整理发布,希望对即将参加自考的考生们能有帮助,更多的复习资料可点击查看历年真题


  风湿

  关节疼痛:是关节受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晨僵:早晨起床后自觉病变关节僵硬,如胶黏着样的感觉,难以达到平时关节活动的范围,日间长时间静止不动也可出现此症状

  意义:晨僵是类风湿关节炎(RA)突出的临床表现,持续时间多数大于1小时,是观察本病活动的重要指标。晨僵持续时间与关节炎症程度呈正比。

  护理:鼓励病人早晨起床后行温水浴,或用热水浸泡僵硬的关节,而后活动关节。夜间睡眠戴弹力手套保暖,可减轻晨僵程度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影响:可引起医源性库欣综合征,加重或引起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可诱发精神失常。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狼疮小体(苏木紫小体)是诊断SLE的特征依据。

  表现:蝶形红斑——是最具特征性的皮肤改变,表现为鼻梁或双颧颊部呈蝶形分布的红斑。

  狼疮性肾炎——是最常见和严重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1、抗核抗体谱:出现在SLE的有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ENA(可提取核抗原)抗体等;

  2、抗Sm抗体是诊断SLE的最具标记性抗体,特异性高。

  用药: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重症自身疾病的首选药物

  皮肤护理:注意个人卫生及皮肤损处局部清洁,不滥用外用药或化妆品,切记挤压、抓搔皮疹或皮损部位,预防皮损加重或发生感染;使用温水洗脸;外出时可戴宽边帽子,穿长袖衣及长裤以避免日晒。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周伟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PS: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检查IgM抗体

  传染病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病理变化轻微,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的致病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使机体发生组织损伤,导致病理改变,出现临床特有的症状、体征。

  传染病:基本特征(p655需详看):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流行病学特征 4、感染后免疫

  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条件: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分类:我国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包括:鼠疫、霍乱

  神经系统疾病

  (能够区别判断以下四种意识障碍)

  1、嗜睡: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病人表现为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唤醒,醒后勉强能回答问题,停止刺激后又继续入睡

  2、昏睡:较嗜睡重的意识障碍,处于沉睡状态,需较强烈的刺激才能使其觉醒,可作含糊,简单而不完全的回答,停止刺激后很快入睡。

  3、浅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强烈的疼痛刺激可有回避动作和痛苦表情,但不能觉醒;吞咽,咳嗽,角膜反射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中昏迷:对强刺激的反射,角膜,瞳孔反射减弱,大小便潴留或失禁,生命体征改变

  深昏迷:外界刺激全无反应,各种反射消失,生命体征明显改变。

  感觉障碍分类:抑制性症状、刺激性症状

  感知觉紊乱的日常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防止感觉障碍的身体部位受压或机械性刺激,避免高温或过冷刺激,用热水袋应外包毛巾,水温不宜超过50℃,且每30min查看,更换部位,对感觉过敏的病人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肌力分级:0---肌肉无任何收缩 1---有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肌肉收缩引起关节活动,但不能抬起

  3---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能抵抗阻力,但未达到正常 5---正常肌力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要点:迅速有效止痛是关键,可通过药物治疗,神经节射频电凝术治疗,封闭治疗,手术治疗

  面神经炎治疗:急性期应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

  面神经炎健康指导:疾病预防指导,疾病知识指导,康复指导(熟悉具体内容P84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颅内动脉病变致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的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表现为供血区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和体征。症状:一般持续10-15min,多在1小时内恢复,最长不超过24h

  护理诊断:有跌倒的危险

  安全护理:指导病人发作时卧床休息,枕头不宜过高,以免影响头部的血液供应。仰头或头部转动时应缓慢且转动幅度不宜过大;频繁发作者避免重体力劳动,沐浴和外出时应有陪伴;进行散步、慢跑等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改善心脏功能和脑循环。

  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和基本病因: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的临床特点:1、多见于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前驱症状 2安静或休息状态发病,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无力等前驱症状或TIA发作 3、起病缓慢,症状多在10h或1-2天达高峰 4、以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等局灶定位症状为主 5、部分病人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脑梗死急性治疗:应在发病后6h以内进行早期溶栓使血管再通

上一篇:自考《内科护理学二》基础试题(6)

下一篇:自考《内科护理学二》模拟试题(1)